需要同时进行耳再造与颅骨大面积缺损保护,这道精细的生命难题,何解?
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整形外科耳再造团队成功实施了一项巧妙的创新方案:在为一名花季少女完成自体肋软骨全耳再造术的同时,匠心定制专属“守护头盔”,巧妙化解术后包扎可能压迫脆弱脑组织的风险。
缺损的左侧颅骨与残缺的右侧耳
十七岁,本是青春至美绽放的年纪。然而,当香香(化名)凝视镜中自己右侧残缺的耳廓与左侧头部的凹陷,总习惯性将头发拨得更低些——她自出生就确诊先天性右侧小耳畸形,仅残留耳垂一般大小的残耳组织;麻绳专挑细处断,4岁时一场意外车祸,又在她的左侧颅骨留下触目惊心的残缺。
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她,怀揣着对人生新阶段的憧憬,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寻求帮助。对于江华教授领衔的耳再造团队而言,香香的诉求紧迫而清晰:在入学前重获一只形态自然的耳朵,摆脱多年因残缺带来的自卑阴影。
团队为她精心设计了一次成型的自体肋软骨支架全耳再造术——用她自身肋骨的坚韧材料,精细雕琢成耳朵形态,结合皮瓣转移及皮片移植,一次手术即可完成全耳重建。
然而,香香左侧颅骨那大面积的缺损,如同一个无声的警报。常规耳再造术后必需的加压包扎,对这个毫无屏障保护的脆弱区域而言,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风险。
一边是确保新耳朵完美塑形的必需步骤,一边是保护生命中枢安全的绝对红线。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传统的包扎方式在这里彻底失效。耳能否顺利“长出”悬系于能否为这片“无骨”之地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团队的郭荣医生决定为女生找到一个专属的、精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一块看似寻常的热塑夹板在医生手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香香的专属的“守护头盔”。
郭荣医生为香香试戴头盔
这款量身定制的头盔,核心设计在于左侧部分:它精准覆盖并支撑起颅骨缺损区域,完美贴合头部曲线,形成一道坚固的物理屏障。戴上它后,再进行右耳的常规加压包扎时,所有的包扎压力都被头盔巧妙地分散和隔绝开来,左侧脆弱的脑组织被置于一个绝对安全的“避风港”中完全不受压迫。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和舒适的前提下,这顶“守护头盔”被赋予了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未来主义外观。佩戴后,非但没有病患的羸弱感,反而像一位拥有特殊装备的英雄角色。
“头盔”准备完备,就可以安排手术了。
江华手术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无影灯下,一场精密的“雕刻”与“重建”同步进行——团队首先在香香体内选取了合适的肋软骨段,雕琢模拟出自然耳廓的所有细微结构;与此同时,江华教授仔细分离足以覆盖支架所需的薄而血运良好的皮瓣。随着负压引流装置的启动,移植皮瓣和再造的耳朵支架紧密相贴,形成逼真的耳廓形态。历时5个小时,香香的新耳终于成型,手术很顺利。
完成了耳廓植皮区的局部打包包扎后,郭荣医生将凝聚了团队关心的专属“头盔”,轻柔而稳固地戴在香香头上,确保头盔左侧的结构严丝合缝地覆盖在颅骨缺损区域,既提供坚实的支撑,又无压迫感。
术后8天,当香香第一次照镜子时,她的眼神经历了从好奇、试探到难以置信的惊喜,最终化为安心。女孩儿用手指轻轻触碰头盔左侧坚硬光滑的表面,又虚抚了一下右侧被妥善包扎的新耳位置,嘴角扬起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感觉像有了特别的保护,很安心,也很酷!”
调整后的头盔方便睡觉佩戴
新民晚报记者从团队了解到,为了保证“新耳朵”的形态稳定、美观,术后半年期间,香香睡觉时还需要戴上防护耳罩,防止无意识压到“新耳朵”。因此在两周复查时,头盔“升级”了——更适应香香睡觉的姿势。
金秋九月,戴着上海医生赠送的“新生礼物”,香香自信地开启了她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
一直牛配资-配资查查-配资炒股网站-配资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