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军舰堵在东海,像不像酒吧里不请自来的老熟人,一脚踹开门还喊我就来看看?
说实话,那天看到斯佩号巡逻舰和美国斯特拉顿号在朝鲜海峡并排晃悠那画面,我第一反应不是紧张,而是迷惑。
你们怎么就不嫌远?
就这点事儿,能让一艘英国军舰飘洋过海跑来咱这蹭热闹,也算不容易。
要不是军徽和通信频道对得上号,真怀疑这是哪个二战老片里的海上花絮穿越了。
不过要真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还得倒着说因为英国人的备战逻辑,从头到尾都像是把剧本从后往前读。
本月初他们才刚甩出一份堪称焦虑爆棚的《战略防御评估报告》。
重点?
不外乎那几样:核潜艇要整12艘,弹药生产线得全年不打烊,核弹头得再添点份量,高科技武器要砸钱上马,甚至连AI和无人机都被点了名,生怕落后。
你要是不告诉我这报告是2025年写的,我都要以为英国准备和拿破仑再干一仗。
至于为什么要折腾这么一大摊子,理由也挺熟:中俄威胁,全球动荡,冷战余温回魂夜。
你说这套说辞是不是有点腻?
可英国人讲得一本正经,仿佛天塌了他们得先撑着。
于是你看军舰派出来了,朝鲜海峡堵住了,联合训练搞起来了,样子做足了。
那感觉,就像你邻居在自己阳台装了一门加农炮,非说是为了防止野猫上树。
可这回,英国是真打算在亚太扎下来了。
早在4月底,他们家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就出发了,据说这趟要在亚太一待八个月。
意思是:不是路过,是驻唱;不是探亲,是驻场。
谁都能看出来,这不是一次性巡航,这是战略层面的打卡定位。
印太版北约?
别急着说夸张,这词英国人自己都已经开始往嘴边凑了。
要不是我们记忆力还算靠谱,差点忘了这已经不是英国第一次跑来刷存在感了。
上回他们来,还是2018年,那会儿也是打着秩序的旗号,结果在黄岩岛外转了几圈,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如今带着美舰一起来,是觉得两人组更有气场?
还是想着队友能帮自己扛点社交压力?
而中方这边,说实话,态度一如既往地直接别瞎搅和。
外交部连带军方,都没太兜圈子:亚太不是你们的桌游房,也不是你们的演习场。
我们自己家门口,轮不到你们提什么威慑力这仨字。
说真的,就连斯佩号自己也清楚,哪怕来了,也真没什么操作空间。
解放军在这一带练兵多少年,熟得能盲操。
你指望它真能摸到什么风头?
当新闻素材还差不多。
不过有意思的是,英国媒体还真捧得高:从BBC到泰晤士报,一水的重返太平洋展现决心。
可惜评论区却满是吐槽:我们老百姓能不能先下家门口的通胀?
、我们海军还有几艘能开出去的舰艇?
、英国人真闲得慌。
反倒是咱们这边的反应,冷静得就像饭店老板面对酒后吵架的食客劝不住?行,那就别来。
军演是照演,海域照管,监视雷达从来不关,广播喊话早就准备好。
对这种级别的远道挑事,我们都懒得开高音炮,连应对方案都是例行公事:一来监控,二来驱离,三来拍照记录留存,供军校以后教学。
但要说真对咱们有啥影响?
目前看,更多是心理战的成分大点。
就像你知道外面有人在你门口盯着,但他没法进屋,也只能晃一圈自嗨。
当然,也不能太掉以轻心,毕竟这次的剧本比以往复杂得多。
美英联合压上,日本也没闲着。
再加上最近南海一带的摩擦频率上升,英舰东来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英国想要在全球找回点权重感。
只不过,这种复古型的全球存在,多半只是纸老虎做的模型,风一大,就得断翼。
说到底,英国现在真的是内忧外患都堆一起了。
军费缺口大,士兵招募难,国会怨气重,民调天天低。
硬要推军事优先的算盘,多少也带点转移焦点的味儿。
谁不知道你打着安全的幌子,其实心里装的是认同感。
毕竟没了欧盟,靠近北约又跟美日混熟了点,这不东亚插个旗也算是一种情绪补偿。
那接下来呢?
威尔士亲王号快到了,8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中方的军事节奏不会因此打乱,但节奏里势必要加几拍对英应对方案。
军事上看热闹,政治上防火墙,舆论上咱也得看准口径,说人话,讲清楚谁该待着谁不该乱来。
总不能指望一艘来回巡逻的英舰,真能在东海掀起多大的浪。
咱这片海,哪阵风没见过?
有的吹过就算,有的,吹来就留着,做训练样本罢了。
一直牛配资-配资查查-配资炒股网站-配资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